【试乘报告】全火力展现 HONDA「日规 CBR1000RR SP」
HONDA的「CBR1000RR」自2004年推出以来,就是一款拥有引以为傲超强人气的超级运动车款,并在2017年全面改款,更改代码为”SC77”后重新推出。
一直以来都稳坐CBR系列车款中顶点宝座的「CBR1000RR」,始终持续进化并且让追求”疾速”的骑士们趋之若鹜。
2017年式的CBR1000RR除了外型外,在性能方面也进行了大幅度的变更,成功的进化成更快速、更好骑乘的车款;除了一般版的CBR1000RR以外,还有为了在赛道上追求疾速,配备高性能配件的CBR1000RR SP/SP2。
那么,这次就为大家带来拥有最棒骑乘体验的CBR1000RR SP!(本次的拍摄车款为日规的192匹马力版本)。
令人惊艳的修长车身,而且还超级轻!
乍看之下,感觉不到CBR1000RR是公升级车款的小巧车身让人大吃一惊,竟然比CB400SF还小!这真的让人吓了一大跳。小巧的车身也不难想像车重应该相当轻盈,不过也太轻了!忍不住确认油箱里到底有没有汽油,没想到竟然是满的。
根据HONDA的车款介绍,车身重量是195kg(CBR1000RR SP),果然很轻啊・・・
围著车子的同事们也像小孩子般地发出「哇!」或是「这是什么情况!」的声音,掀起一阵大骚动呢(笑)。
总而言之,当下对于CBR1000RR SP紧实的车身,心中只涌出一股应该相当疾速的印象,啊~真是超帅气的!
从正面来看,宛如锐利双眼般的头灯打造出坚毅精悍的车头外型,整流罩也相当地小而且修长呢。
车尾向上拉提的线条和宽大后轮相当出众,不论从前方还是从后侧看都魄力满点!
采用LED灯具,十分明亮而且带有杀气!
车头部分,CBR1000RR SP的特色就在于锐利且带有杀气的头灯。在近光灯的状态下就是双眼亮灯,这样的设计对笔者个人而言真的是超棒的!因为目前搭载双眼头灯的车款,大部分的近光灯只有单眼亮灯;对笔者来说,还是觉得双边同时亮灯会具有杀气而且超帅气的。
在夜间骑乘时,前方车辆看到这样的锐利灯光,想必一定会让道吧。
尾灯和方向灯也都选用LED灯具,因此车尾风格也相当的俐落。
灯具本身虽然小巧不过却散发出超级运动车款的风格,感觉真不错!这样的车尾风格真是让人受不了啊(笑)。
另外,前方向灯具采用的是镶嵌在后视镜的款式,如此一来,侧边整流罩的线条就显得非常俐落,而且赛道骑乘时也能快速地将后视镜和方向灯同时拆下,相当的方便轻松呢。
大幅轻量化的钛合金制油箱!(CBR1000RR SP/SP2专属)
CBR1000RR SP/SP2的车重之所以能够如此轻量,钛合金制的油箱想必贡献不少。
CBR1000RR SP是市售车款中首度采用钛合金制油箱的车款,也因此CBR1000RR SP的车重比CBR1000RR少了1.3kg,达到更进一步的轻量化。
再搭配上HRC和「RR 25th Anniversary」的专属涂装贴纸,更增添CBR1000RR SP的特别感。
骑乘姿势没有想像中吃力
CBR1000RR SP把手采用的是超级运动车款招牌的分离式把手,骑乘姿势却没有想像中的吃力。
把手两侧的内缩程度也没有想像中多,所以能够以颇轻松的姿势握著把手,一开始心中还自以为是地幻想著骑乘CBR1000RR SP时应该会是僵直的前倾姿势呢。
虽然如此,但也还称不上是「轻松」的骑乘姿势,只是和其他的超级运动车款相比,骑乘起来稍微比较轻松一点的程度而已。
震撼度破表的排气音浪
正厂排气管就已经具备相当棒的排气音浪了!光是听到就会让人的骑乘情绪高涨。
觉得正厂排气管外型普通的骑士,当然也能够选择改装排气管进行升级,如果对于排气管外型没有不满的话,即使是正厂的排气管也能让人十分地满意。
这也说明了CBR1000RR SP的正厂排气管音浪有多棒了!
华丽的全彩显示仪表板
CBR1000RR SP仪表板采用的是全彩液晶显示萤幕,十分漂亮而且还搭载自动调光机能,即使是白天也能轻松辨读,真是令人开心的设计。
仪表板上包含了「时钟、转速表、时速显示、档位、选择骑乘模式、ODO(总里程)、TRIP(单次里程)」等相当多的车体资讯。
如果想要切换仪表板上的显示内容的话,全都可以透过把手开关进行操控,由于全部都在手边就能进行,不用每次都把手伸向仪表板进行切换,可以说相当的方便呢。
按下MODE键就能显示选择切换的项目,然后利用SEL钮进行显示切换;比如说选择MODE 1之后,按下SEL钮的▲,就会依序出现MODE2→MODE3→USER1→USER2的选项。
单圈计时器也能透过把手操控,所以即使在赛道上也能简单快速地进行操作。
高配合度的5种动力模式可调
CBR1000RR SP全部共有5种模式可供选择,除了原厂设定的3种模式外,骑士还能依照自身需求设定2种的使用者自订模式。
如果是一般街头骑乘的话,设定在MODE 2或3是最能够轻松骑乘的模式,由于MODE 1的性能输出相当敏锐直接,所以如果设定在MODE 1骑乘时,请务必保持专注和自制力。
CBR1000RR和CBR1000RR SP的差异
到目前为止的介绍内容,著重在于CBR1000RR和CBR1000RR SP规格相同的部分,以下就为大家详细比较两者之间的配备差异。
透过以下的介绍将能够了解到CBR1000RR SP专为骑乘性能的规格究竟如何,千万别错过!
【外型】
猛然一看,CBR1000RR和CBR1000RR SP的外型十分相似,不过仔细研究还是能发现不少差异。
例如,底盘装备和限乘员额的不同,就形成了有无后脚踏的差异,CBR1000RR SP因为没有后脚踏,所以车尾便显得具有俐落感。
【车身前侧与底盘配备】
CBR1000RR的前叉选用的是SHOWA制倒立式前叉,而CBR1000RR SP采用的则是Ohlins制的电子控制悬吊装置-「Smart EC」。
「Smart EC」是一项能够配合骑乘状况调整设定的优异装置,无论是在一般街道还是在赛道上,都能够协助带来爽快顺畅的骑乘感。
因为前叉的不同,所以让CBR1000RR和CBR1000RR SP的三角台外观也略有差异,CBR1000RR SP带有竞赛风格的三角台外型真是帅气。
煞车卡钳方面,相较于CBR1000RR配备的是Tokico制的幅射卡钳,CBR1000RR SP则是选用Brembo制的一体式辐射卡钳。
当然,CBR1000RR所搭配的Tokico幅射卡钳也拥有十足的煞车效果,但是CBR1000RR SP拥有即使在更高速、更高负担的情况下也能发挥稳定的煞车性能。
总之,在煞车性能上只能说真不亏是Brembo!具有弹性的制动力与操作手感的搭配真是绝妙。
轮框也因为车身颜色而有所不同,CBR1000RR是黑色、CBR1000RR SP则是配备具有高级感的金色,虽然在性能上并没有差异,不过骑乘CBR1000RR SP时的特别感还是不同啊。
【车尾周围】
在车尾部分,CBR1000RR和CBR1000RR SP并没有太大不同,除了轮框也因为车身颜色而有不同外,还有CBR1000RR SP的煞车卡钳同样也选用金色。
整体而言,CBR1000RR SP的尊荣感比较强,实际看起来也确实很特别(笑)。
CBR1000RR和CBR1000RR SP的后摇臂相同,不过CBR1000RR SP的干练风格更胜一筹,整体散发出俐落轻盈感。
CBR1000RR和CBR1000RR SP最大的不同就在于后避震器,相较于CBR1000RR配备的是多连杆可调单枪后避震,CBR1000RR SP则和前侧一样选用Ohlins制的电子控制悬吊装置-「Smart EC」,与前叉一样能够因应骑乘状况进行调整。
另外,Smart EC也有多个模式可供选择,设定为「Track、Winding、Street」等模式后,就能够配合骑乘状况自动调整阻尼力道的先进模式;还有另一项能够根据个人骑乘喜好或习惯进行设定的手动避震器自订模式。
由于笔者这次只在一般的街头进行体验试乘,不过还是能够很明显的感受到CBR1000RR SP的骑乘感比较棒。
没想到光是避震器的选择不同,就能够如此影响车辆的特性,真是令人感到相当的佩服,真不亏是OHLINS,太强了OHLINS!
【后坐垫】
光从外型来看的话,CBR1000RR和CBR1000RR SP的后坐垫也大不相同。
由于CBR1000RR是设定为双人骑乘用,所以有后座坐垫,但是CBR1000RR SP一开始就配备单人坐垫盖,所以是单人骑乘规格。
果然还是单人坐垫盖看起来更具有疾速感而且更帅气呢!由于车尾的形状相同,所以CBR1000RR应该也能装上CBR1000RR SP的单人坐垫盖。
由于CBR1000RR是一款不太适合双人骑乘的车款,所以如果重视外型的骑士,选择将后座隐藏起来的感觉会更帅气!
从侧面来看的话,就更能够清楚地了解到CBR1000RR SP车尾的俐落风格。
从以上的介绍,相信读者们也能了解到CBR1000RR SP主要是针对骑乘性能进行升级,在马力输出等则基本上都相同,所以就带来了「配备高性能改装零件的CBR1000RR SP比较好骑乘!」的印象。
外观总结
和前一代相比进行大幅改款的CBR1000RR,外型真的超棒、超帅气的!笔者也因为这次的试乘采访,完全爱上了CBR1000RR,而且已经把拍摄下来的照片拿来当作电脑的桌面了(笑)。
不只笔者,同事们也都异口同声地表示「超帅!」,整体散发出超级运动车款风格的CBR1000RR成功掳获了众人的心。
这就是「即使不改装也很帅气」的CBR1000RR。
相关车型页面
相关新闻页面
【编辑长专栏】动态试乘报告 HONDA「CBR1000RR SP」
赛道骑乘限定 HONDA「CBR1000RR SP2 Race Base」
当家跑车的新里程碑 HONDA 「CBR1000RR/SP」
资料提供「Webike编辑部」
「Webike – 广州威百客」编辑部编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