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田无极限!不用停车充电的电动车研发中?
某天为了取材而跑到茂木赛道的《Young Machine》编辑部工作人员,不经意看向现在没有在使用的椭圆赛道时,突然看到一台没有发出任何引擎声却急速奔驰在上头的全白色方程式赛车。
编辑部工作人员紧盯著它看后,发现好像有机器手臂从车身向外伸出并接触装在车道护栏上的神秘物体,到底这是什么东西!?编辑部在深入调查之后,意外发现了HONDA的电动车战略。
神秘的方程式赛车并非单纯只是电动车而已
「茂木赛道」内已经没有在使用的椭圆赛道上,出现了一台神秘的方程式赛车在上头奔驰,车身除了车头上有著本田的红色H标外没有任何涂装,且耳边也只传来马达声,完全听不到任何引擎的排气音。
这台车究竟是什么!?难不成本田终于要下场参加电动方程式(Formula E)了吗?正当我们这么猜想时,却透过编辑部的情报网获得了意外答案。
这台方程式赛车虽然的确是电动车没错,但是它却是「Dynamic Charging System」的实验用车。
本田为了解决电动车行驶距离过短所进行的实验
虽然NISSAN日产的纯电车款LEAF累计销售台数已经达到40万台、以特斯拉为首的电动汽车也逐渐普及开来,但至今仍无法解决充电一次行驶距离过短的问题。
在最新款LEAF型录上的充电距离会根据电池容量不同而有所差异,在WLTC模式下大约是322〜458km,而这个数字会因为电装配备的使用状况,像是冷气、灯具及行驶状况等有所变动,因此实际上的续航距离可能只有型录上的6〜7成而已。
这也使得如果想要长距离行驶的话,充电次数及频繁程度就会变成一大问题。因此本田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所进行的研究就是Dynamic Charging System,并预期就算是高速前进时,依然能够进行大电流量的充电作业。
想要在行进间进行充电?现在一般的研究大多都是采取被称为无线的非接触式充电。虽然智慧型手机从几年前开始就已经实际使用这项技术,且相容机种也逐渐变多,但对汽车业界来说,这项技术仍处在实验、研究阶段,建设无线充电站的复杂程度且透过无线充电时对人体的影响等问题也都浮上台面,就算在技术上有可能实现,想要实际运用可能最少还要等上个一百年。
那是电车的集电弓吗?!
因此,本田便将目光转移到在铁路运输上已经是理所当然的接触式充电方式,也就是在火车上常见的集电弓,为了将这项技术搭载在汽车上,因此采用了从车身旁边伸出机械手臂的方式。
这次工作人员亲眼看到的行进测试,就是在椭圆赛道的直线区段护栏上设置了充电道,并透过充电道架线及机械手臂(集电装置)的接触让电动车能够在行进中充电。
根据相关人士的说法,相对于在道路上埋设无线的充电系统来说,这条充电道的施工费用只要1/20而已,而且也不需要在所有道路上都设置充电道,只要在必要的几个场所设置就行。
简单来说,就是在需要充电时开往充电道进行充电即可,只要驾驶认为车辆的电力减少的话就能直接进行充电,藉此打造出在一定条件下达成无续航限制的充电站。
▲车身左边安装了集电装置,在进入充电道时会展开往旁边伸出并接触充电道内建的架线进行充电。
▲沿著茂木赛道旁的护栏上设置了充电道,护栏下方的金属物体就是充电架线线路。
考虑参加比赛?!或许将成为电动车普及的关键
这个系统不只简化了充电方式,还能够提升汽车的运动性能。首先从电池方面来看,由于现在的电动车款所搭载的电池庞大又笨重,但只要这个藉由充电道充电的理论可行,就能将电动车的电池大小改成现在的一半甚至以下,而重量减轻也有助于提高运动性能=提升开车的乐趣,这一切都和我们这次目击到的方程式赛车有关。
虽然这项技术还需要在房车上进行实验及研究,但实际在赛车上进行实验这一点,倒是非常像是本田会做的事情。
在这个研究一开始时是以180Kw、时速120km/h左右进行充电实验,进行到现在已经变成450kW、200km/h的充电实验;时速200km/h的话,已经是赛车速度的等级了。
虽然是这么有规模的研究与实验,但这其实只是本田公司内部有志人士研究会的研究主题而已,而且他们的志向极高,甚至打算以特别名额及示范表演的名义参加利曼24小时耐力赛等赛事;这个到下一世纪前都与电动车普及息息相关的解决方案,到底今后将会如何发展,真是令人期待。
▲NISSAN日产从2018年12月全程参加了刚开幕的电动方程式(Formula E),本次赛季则将电池改成大容量,且最高时速也达到了280km/h;传闻本田也将参加电动车赛事!?
相关新闻页面
0-100km/h 3秒达成!英国纯电猛将 ARC「VECTOR」
VECTOR是具备最高等级马力重量比的车款,0到100km/h只要3秒便可以抵达、最高时速更是能够达到202km/h…继续阅读
2019年4月4日,HONDA、KAWASAKI、SUZUKI、YAMAHA等日本四大摩托车厂牌对外公布为…继续阅读
「WEB-young machine」独家授权
「Webike广州威百客」编辑部编译